Sunday 15 July 2007

了解一个真正的日本

可爱的Hello Kitty,有趣的漫画书,让年轻人痴迷的“灌篮高手”,时不时耳边听到的“武士道精神”,上海街头女生日本式的装扮和举止,奔驰在中国立交桥上的丰田和凌志,口袋里的Sony随身听,电视机旁的Play Station 2,哦,等等,现在是Play Station 3,还有Wii......,这些都是日本从战后崛起至今的文化和高科技产物,已经让中国年轻的一代人在心中留下了与中国上几代人关于日本的、截然不同的形象。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弹丸之地的日本,曾经是中华大国的附属国的邻邦,如今给国人甚至世界留下的,都是难以辨清的形象——尚礼却好斗、爱美又黩武、善与恶似乎糅合于一身。他们恭敬有理,却能够在2次世界大战中扮演杀戮者,他们看似自卑,却又自大。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列强”,对于共存于一个大洲的日本,我们了解他们多少?


谁是日本人?

关于日本人,国人有很多笑话:武大郎几经颠簸来到日本,成为了五短身材的日本人的祖先,并且以炊饼的形状定下了日本国旗;或者说,秦朝和唐朝时期流亡于日本的中国人,成为了大和民族的祖宗。

如果随便调侃,到是可以,可是想要了解日本,劝大家忘了这些说法。

“大和时代”是在公园4世纪的时候,由位于本州中部的奈良平原上的大和国建立的。他们公园5世纪的时候基本统一了日本,并成为现今大和国的基础。早期还不懂文字为何物的日本人,学习了亚洲大陆的文化和文字,接受了中华文明中看中政治团结的观念,并从道教中的“天皇大帝”中取“天皇”二字定位皇帝的称号。取“皇”,意为世俗领袖,取“天”则将其定位宗教的神圣领袖。直到二战以前,日本人还以为天皇是神的后代。


儒家思想与武士道精神


儒家思想把不同阶层的人与人的关系梳理的非常清楚。而关键的一环便是君臣关系:臣子应对君主忠心不二。正是漂洋过海来到日本的儒家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日本。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由各个领主家中的壮丁和打手演变而来的日本武士阶级正是受到这样的熏陶,对自己的主人和将军怀着绝对忠诚的心态,而牺牲小我。
然而,武士的心灵总是处在忠君大义和自我表达的夹缝中承受巨大的压力——武士所需要的,不是被视作普通人,而是被认作以为以个人行动和勇武精神体现整个武士世界铮铮大义的特殊武士,却又必须终于君主。“武士,正是这两种力量纠结碰撞的产物”。


团结,or die!
在近代以前,日本缺乏姓氏制度,没有办法建立起以姓氏为依托的宗族制度,这让日本人只能凝聚在地方权力把持者周围,形成集团,为它效忠。四面环海,远离亚洲大陆,给日本人带来了自卑感的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知道只有绝对的团结,才能够生存——这种也正是如今的日本如此团结的原因。这种“岛国意识”随后发展成了日本人小我而大集体的集体精神——在集体中,个人的利益微不足道,集团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这个团队的精神,即使团队的目的是错误的,是有违人道的。这也恰恰能够解释,日本人在集体犯罪时会绝对服从:即使明知道犯下滔天大罪,大部分个人也会服从。
集体犯罪,是日本人的原罪。日本的法西斯势力的膨胀,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温床。


拿来主义的典范


明明有大量的中文,日本人如今却坚决否认他们的文字源于中国。日本就是一个这样的国家,他们可以隐瞒诸如大屠杀之类的任何真相,因为他们有能力学习别人的,变为己用。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主张的“和混洋才”的观念主张一方面保持和民族固有的论礼道德观念,一方面积极培养西学人才。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在大量学习和吸收西方科技的同时,仍然能够保留自己的文化核心。在学习外来科技的同时,只要保持民族论礼道德观,如何学习都不成问题,这正是日本能够比同时期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畏首畏尾的中国学习得更快得原因。
也正是“岛国意识”,使日本人能够排除不需要的外来文化,这也能够解释日本即使收到大量的文化入侵,也能够保持自身特点(如忠于天皇)的原因。




矫情,还是矫情
总会有人用交通比较中国人与日本人的不同:同样是人口稠密的日本,人们总是在公共场合井井有条,互相谦让。这样的评价,让喜欢用人口众多为交通混乱开脱的国人哑口。
《大和魂——日本的根性窥探》一书为这样的行为找到了根源:日本人的矫情。日本是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长期的共存,是的国人能够熟悉到用眼神交流的地步,这是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所不能的,也是长期在国外生活的日本人所不能的。除此之外,日本人也是一个不喜欢打破规则的民族——为了尽量让表面的平和继续,他们隐藏自己的不满,尽可能让自我意志融入到群体当中,矫情地对待大家。正是这样的心理,是的日本人小心翼翼,不让别人侵害自己,同样也尽量不侵害对方。这也能够解释,日本人“表里不一”的心态。



无论日本是怎样的一个民族,无论中国人对他们有多少不满,日本人的拿来主义和团结的意识值得我们称道。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推荐2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