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have ever read the books The World Is Flat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World Is Flat - Lexus and Olive Tree, Saving Capitalism from Capitalist, and Freakonomics, I believe you must, after finishing reading, find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world has snowballed, just like me. I finished them within a month, by reading bit by bit in parallel. Some people might argue this is too slow. I, however, has been able to connect different interesting points to one another, which almost enables me to write another book -- One guide for all.
The World Is Flat explains to me the importance of Capitalism system to the world's economy development. Mr. Thomas Friedman, the author and winner of 3 Pulitzer Prizes, believes that the globalization is able to promote a higher level of transparency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in countries expecting to thrive. And that relates unsurprisingly to Saving Capitalism from Capitalist that called for a free financial system which should not be controlled and misused by capitalist politician and protesters that are experiencing life hardship.
If you want, you can easily link theories in a book to another to come out myriad interesting points that belong to yourself. And that, I believe, is very helpful to structure your own mental capability and knowledge.
The shortlist of best business books in 2006 is done and I am ready to grab some of them. I can't wait!
Things that happen to China
Chin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cussed the China's new corporate bankruptcy law that will take effect from June 2007 onwards. The law
"applies to all legal persons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ing not only SOEs, but also private companies, foriegn companie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and companies limited by shares. Creditors' interests will be better protected, which will reassure investors, domestic or foreign."
The pass of the law is a good signal to effectively re-allocate social resources, including both financial and human assets, as creditors are able to get what they have lended back, though not exactly the same as what they lended, to look for something else profitable to invest, while those who bankrupted are set free to muse on the odds to start another business, to become scrappy and tenacious, and to compete in another industries with their own experiences. This is a good way to set the social resources free to make sure they can be timely delivered to the place where they are much coveted. Another thing the law offers to the economy is that the transparency of commercial entites.
But it seems pretty common that business doers,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believe paying a lip service is what Chinese government always does. Hope it is not this time.
Innovation
There is a shortage of innovative mindsets in China. If you take a look at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top-down innovation machanism, you will find this true. Chinese students are taught to follow and obey, rather than fight and argue for truth. Chinese ex-founder of Ctrip, fair-price inn runner and Angel Investor, Ji Qi, said that 互联网已没有机会. I don't think Qi is still a man easy to obey now, but maybe Chinese businessmen are easy to give up at all?! I doubt if this was really from his mouth--as a very experienced entreprenuer, Qi should have faith and demand in innovation. One possible reason that he said so was the businesses he used to run and is running are all traditional ones and he was/is nearly always a mover in these industries. Which means, with good resources and talented partners, those money is easy to make without rivals. But as an immature business model, 互联网, the industry requiring time to demonstrate its gold mine truth and consuming large amount of investment, is less attractive to Qi. As something that emcompasses the power of people, money, media and information, the Internet does solicit innovation. If someone said there was no chance at all, it means he/she doesn’t want to innovate at all. Wanna prove it true? See Google, Flickr, MySpace, and YouTube.
As a virtual space, the Internet businesses should have intricate links with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By doing this, it is able to generate values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the virtual world for the real one. If one day Qi connects his inn with the Internet to provide value-added services, he will show his gratitute.
Saturday, 13 January 2007
Rundown of the past week
Book
111
11月1日,它将要过去一个小时以前,我写下了我的第111篇博客。八个月以来的时间让我对博客有了更多的看法。其实,了解的哪里止博客?
2月份,我决定在第一财经写下我的第一篇,原因就是我希望了解到底什么是博客。想要了解它,就应该参与它。那么,8个月的时间我到底有没有弄清楚?清楚,何止清楚。
博客就是我的第N张名片。它可以是除了我工作之外的第二张,也可以同时是第三张,第四张,第五...,因为我希望把它当作另一个我来经营,而不是写作。经营,不是赚钱,而是把一个真实的我表现出来。好的书能够让读者感觉到正在与作者交流,那么好的博客也能。
博客也是让我开阔视野的工具。因为博客,我发现了有个叫做web2.0的东西,然后又发现了所谓的新媒体,继而把注意力分了一部分放在媒体(包括传统媒体)本身,然后又转移到了不同的媒体形式和组合对现代商业的影响,对广告的影响,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然后知道了douban,flickr,MySpace, youtube。通过博客的订阅工具bloglines,我能够方便的阅读高质量的文章,江南春等商业巨头、袁岳、Keso、Danwei等拥有话语权的人士、今年最佳商业书籍候选《Long Tail》的作者Chris Anderson,有一颗公益心号召多背一公斤的安猪,等等。这些让我非常快而有效的学习的博客,让我充分享受了网络服务的免费,对得起我这大半年来的网费。
所以我从来不写我不感兴趣的博客,也不浏览无聊的博客。对我来说,能够免费阅读虚拟社会里实实在在的精品,难道不是一件快事?
China Blogger Conference 2006前两天在杭州结束。因为第二天要工作的关系,所以周日的那场没有参加,所以可惜错过了方兴东,Danwei等高人的presentation,以及blog营销和web2.0等话题。不过还好,没有错过CIC Data关于网络对于Market Intelligence的影响——因为他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在会上,有人问我,到底有什么好写的?其实,博客不是把以前写在日记本上的写在网上,暴露给别人看,而是在网上留下能够与别人交流的信息。8个月以前我更本不知道要写什么,只知道,第一个字应该写下去。写着写着,我就知道怎么写了,接着,就开始与人分享。现在,我已经知道我喜欢什么。虽然我没有日以万计的流量,但是梳理自己并自由的竖立自己的形象已经是网络科技民主化给我们的最大的好处。
因为有了网络,我相信我能够将某些公益的想法传播开。我和skyid正在筹划一些纪实性质的宣传短片,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能够在几亿人中得到一点点回应。我在这里郑重的申明,两个月之内,我一定会把剪辑之后的断片放在这里。
2月份,我决定在第一财经写下我的第一篇,原因就是我希望了解到底什么是博客。想要了解它,就应该参与它。那么,8个月的时间我到底有没有弄清楚?清楚,何止清楚。
博客就是我的第N张名片。它可以是除了我工作之外的第二张,也可以同时是第三张,第四张,第五...,因为我希望把它当作另一个我来经营,而不是写作。经营,不是赚钱,而是把一个真实的我表现出来。好的书能够让读者感觉到正在与作者交流,那么好的博客也能。
博客也是让我开阔视野的工具。因为博客,我发现了有个叫做web2.0的东西,然后又发现了所谓的新媒体,继而把注意力分了一部分放在媒体(包括传统媒体)本身,然后又转移到了不同的媒体形式和组合对现代商业的影响,对广告的影响,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然后知道了douban,flickr,MySpace, youtube。通过博客的订阅工具bloglines,我能够方便的阅读高质量的文章,江南春等商业巨头、袁岳、Keso、Danwei等拥有话语权的人士、今年最佳商业书籍候选《Long Tail》的作者Chris Anderson,有一颗公益心号召多背一公斤的安猪,等等。这些让我非常快而有效的学习的博客,让我充分享受了网络服务的免费,对得起我这大半年来的网费。
所以我从来不写我不感兴趣的博客,也不浏览无聊的博客。对我来说,能够免费阅读虚拟社会里实实在在的精品,难道不是一件快事?
China Blogger Conference 2006前两天在杭州结束。因为第二天要工作的关系,所以周日的那场没有参加,所以可惜错过了方兴东,Danwei等高人的presentation,以及blog营销和web2.0等话题。不过还好,没有错过CIC Data关于网络对于Market Intelligence的影响——因为他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在会上,有人问我,到底有什么好写的?其实,博客不是把以前写在日记本上的写在网上,暴露给别人看,而是在网上留下能够与别人交流的信息。8个月以前我更本不知道要写什么,只知道,第一个字应该写下去。写着写着,我就知道怎么写了,接着,就开始与人分享。现在,我已经知道我喜欢什么。虽然我没有日以万计的流量,但是梳理自己并自由的竖立自己的形象已经是网络科技民主化给我们的最大的好处。
因为有了网络,我相信我能够将某些公益的想法传播开。我和skyid正在筹划一些纪实性质的宣传短片,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能够在几亿人中得到一点点回应。我在这里郑重的申明,两个月之内,我一定会把剪辑之后的断片放在这里。
百度给我第一 Google懒得理我
昨天在我的博客上加了一个Meter, 用来观察我博客网的流量和用户观看的情况。网页左侧的一个site meter的小标志已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通过这个网站就可以吧我的博客和它连接,并把生成代码放在网页中就有了那个meter.
刚刚放在网页里,很快就看到meter上的数字在增加,于是连到site meter的网站才发现,其实有很多的连接是通过搜索引擎引入的。而大多数的连接来自Baidu。这是不是印证了李彦宏在中国互联网搜索的领先地位?
废话少说。我点击搜索的地址,居然发现以“陈曦”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中我是第一位。而以“创智赢家的陈曦”作关键词搜索的结果中我是第二,那位“货真价实”的陈曦第一。不错,我到是沾了人家的光了。我相信搜索“陈曦”的不是冲这我来的。昨天还有位杭州的同志不小心上了我的“当”,把我加入了他的MSN。不过还好人家不介意,真的不知道是要偷乐还是要无语。
今天中午,收到一封来自Site meter的site summary,上面写着共有47人来访,每天有23页被浏览,每次浏览时间为3分20秒。
搜索连接到我博客的关键词可谓应有尽有,从“移动服务创新案例”,“够酷网食品换眼球”,“蒙牛号召向伊利学习”,“营销人的良心”,到“吉祥馄饨策划人”和“穷寇勿迫 围师必阙”,Baidu都把我放在第一、二页。而Google.com和Google.cn的搜索结果都相似,不翻到第十页是看不到我的信息的。前几页都是那位陈曦----信息都比较能够反应用户想要的结果。不知道是不是Google比较能够搜索到相关的网页?被人放到第十页还说人家好,我自己都受不了。
不过我这流量也少得可怜。没办法,谁让我在财经网站上不写股票消息呢。
More on the Halloween Party!
诺丁汉校友会组织的Halloween Party参加人数将要突破40!
Our party will commence at 20:00 at Country Bar Country Bar (汉吧), 南京西路205号(黄河路斜对面,Starbucks/琉璃工坊旁) Kindly note that RMB 50 for unlimited soft drinks or two bottles of beer are provided from 20:00 - 23:00. 85% discount will be given for all other drinks and hotdogs throughout the party. Dressing Tips: Hope you have prepared scary costume for our big party!! However, for those who have not any costumes available, here are some tips for inspiration:
Use your cap, necklace...any accessories that you fancy for Halloween;
Put on your shirt with ghost image;
Wear dramatic make-up...
Be Creative, Be Bold, Be Scary....
We Look Forward to Haunting You................
伦敦的窄告
昨天看新闻综合频道10点钟的新闻,镜头切到了伦敦,提到了一个让我觉得惊艳的广告模式,也让我想起了江南春。新闻说的是,因为伦敦市广告牌林立,人们都已经厌烦了这些五彩缤纷,绚丽不已的广告。于是伦敦一家名为R&F的广告公司将广告做到了人们的公文包上。只要广告主为拿着自己公文包的朋友每天支付4英镑,就能够把广告放在他的公文包上。
这个点子很有创意,完全是三方共赢啊。不过,如果有人真的把广告放在了自己的公文包上,他还应该能够在公车和地铁上受得了人们好奇的目光才是。或许这正是一个好主意。我甚至可以想象两位彬彬有礼的英国佬是怎么侃的:
"嘿伙计,你包上的图案挺有意思的,象是广告?"
"Well, 你说对了,就是广告,他们给了我每天4镑,我就答应把广告放在上面了。"
"哦,听起来不错!我来看看这是什么产品的广告"... ...
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广告模式?或者说是很好的窄告加口口相传的模式。
联想起分众的广告模式,我还是相信那句话,广告想要做的好,就需要媒体本身具有创意,而在这个基础上再为广告内容加料。江南春已经把广告搬进了白领除了家庭以外的媒体圈,而R&F却更进一步,干脆让受众们自己提着打着广告的媒体赚点外块。
不过也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把分众的模式拷贝到伦敦呢?我曾经在博客上认识了一位朋友,而他正雄心勃勃的准备着在伦敦再现分众似的辉煌。就像web2.0一样,广告也是一个创意至上的行业。
这个点子很有创意,完全是三方共赢啊。不过,如果有人真的把广告放在了自己的公文包上,他还应该能够在公车和地铁上受得了人们好奇的目光才是。或许这正是一个好主意。我甚至可以想象两位彬彬有礼的英国佬是怎么侃的:
"嘿伙计,你包上的图案挺有意思的,象是广告?"
"Well, 你说对了,就是广告,他们给了我每天4镑,我就答应把广告放在上面了。"
"哦,听起来不错!我来看看这是什么产品的广告"... ...
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广告模式?或者说是很好的窄告加口口相传的模式。
联想起分众的广告模式,我还是相信那句话,广告想要做的好,就需要媒体本身具有创意,而在这个基础上再为广告内容加料。江南春已经把广告搬进了白领除了家庭以外的媒体圈,而R&F却更进一步,干脆让受众们自己提着打着广告的媒体赚点外块。
不过也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把分众的模式拷贝到伦敦呢?我曾经在博客上认识了一位朋友,而他正雄心勃勃的准备着在伦敦再现分众似的辉煌。就像web2.0一样,广告也是一个创意至上的行业。
魔鬼的思维
如果有人认为Steven Levitt和Stephen Dubner的Freakonomics--《魔鬼经济学》颠覆了传统智慧,我绝对相信这是真的。如果有一本书能够改变我的平时认为正确的传统思维,为什么要拒绝? 你相不相信卖饼干的人能够发现白领犯罪的数据和证据?书里有一个有趣的实例,说明一个卖饼干的人是如何发现白领犯罪问题的。
Paul Feldman, 一个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研究美国海军武器开支问题的白领,习惯性地免费每周五为同事们带去小甜品。时间长了,为了收回成本,Paul在每次带去的小甜品的旁边放好一个纸盒,上面写上不同甜品的价格。结果,95%的同事都会按照相应的价格把钱投入纸盒里。一段时间之后,Paul辞去收入颇丰的工作,专职为各个写字楼里的公司供应甜品,而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开车将甜品送入每个公司专门的甜品小卖部,然后照旧在旁边放着写着价钱纸盒。长期下来收入居然不菲。但是Paul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就是付费的总人数并没有95%,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存在欺骗行为(虽然金额非常小)。而通过把甜品放在高层人员楼层和底层人员楼层的对比发现,职位高的人们更倾向于欺骗。这就帮助了那些正在苦苦为白领犯罪寻找难以捉摸的数据和证据的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打开了一个窗口。
Paul的发现,正好为研究白领犯罪的人们提供了数据和心理依据。
这折射出了什么?就是问题后面的本质,往往是需要通过抛弃传统智慧,而通过颠覆性的方法和切实数据才能够发现的。就象作者认为犯罪率的下降是因为堕胎合法化,而不是因为经济复苏和道德宣传一样。
事情的发生,总有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理由。要找到事情发生的根源(经济动机,社会动机,道德动机),有时可能需要打破传统智慧(例如每天喝2升水对身体有好处,中国人本身就喜欢做事一窝蜂等)。
在这个营销概念泛滥,社会调研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这样一本以侦探小说墨水写出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绝对能够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本质。
联想到当今的商业社会,每个人都在讨论市场的细分,都要对受众加以研究和分类。但是有没有
人打破原有大师们的理论,象Paul一样通过卖甜品的方法去观察人们购物的行为和动机的真相,而是拿着Survey和问卷从人嘴里问出所谓的答案。
听说某啤酒厂做了市场调查,发现爱喝淡啤酒的人数比重的要多,而改变生产计划,生产更多的淡口味啤酒。可是几个月后的数据统计发现,重口味啤酒的销量远远高于淡的。为什么?因为通常口味重的消费者喝啤酒的量要大于其他人。
或许我们还可以在想想,中国人作web2.0为什么总是喜欢一窝蜂地模仿,而没有创新?对思维方式和创新的教育是很大的因素。
为什么网站上的广告没有人点击?
如果有什么模型或者方法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本,或者是找到发现问题的途径而搜集有说服力的数据,相应的政策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问题就迎刃而解。白领犯罪往往没有受害者和证据,但是Paul却通过他的方法找到了数据,而他自就是受害者。
有了找到问题的方法,政策才能够制定,而且需要有针对性。而不是象某些地方官员因为几例狂犬病而不管3721对该地所有的狗下屠杀令的懒政。这个道理同样能够扩展到经济领域。
那么袁岳们和易观国际(Analysys)们是不是就要改变看问题和作学问的方法?
UPDATE 1: 目前有些新的事物已经渐渐变成了所谓的传统智慧,即被人们当作思维定式。比如,不必要的营销的种种策略,不一定是泡沫却被称为所谓泡沫的Web2.0,还有那句“客户永远是对的”。
Paul Feldman, 一个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研究美国海军武器开支问题的白领,习惯性地免费每周五为同事们带去小甜品。时间长了,为了收回成本,Paul在每次带去的小甜品的旁边放好一个纸盒,上面写上不同甜品的价格。结果,95%的同事都会按照相应的价格把钱投入纸盒里。一段时间之后,Paul辞去收入颇丰的工作,专职为各个写字楼里的公司供应甜品,而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开车将甜品送入每个公司专门的甜品小卖部,然后照旧在旁边放着写着价钱纸盒。长期下来收入居然不菲。但是Paul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就是付费的总人数并没有95%,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存在欺骗行为(虽然金额非常小)。而通过把甜品放在高层人员楼层和底层人员楼层的对比发现,职位高的人们更倾向于欺骗。这就帮助了那些正在苦苦为白领犯罪寻找难以捉摸的数据和证据的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打开了一个窗口。
Paul的发现,正好为研究白领犯罪的人们提供了数据和心理依据。
这折射出了什么?就是问题后面的本质,往往是需要通过抛弃传统智慧,而通过颠覆性的方法和切实数据才能够发现的。就象作者认为犯罪率的下降是因为堕胎合法化,而不是因为经济复苏和道德宣传一样。
事情的发生,总有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理由。要找到事情发生的根源(经济动机,社会动机,道德动机),有时可能需要打破传统智慧(例如每天喝2升水对身体有好处,中国人本身就喜欢做事一窝蜂等)。
在这个营销概念泛滥,社会调研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这样一本以侦探小说墨水写出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绝对能够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本质。
联想到当今的商业社会,每个人都在讨论市场的细分,都要对受众加以研究和分类。但是有没有
人打破原有大师们的理论,象Paul一样通过卖甜品的方法去观察人们购物的行为和动机的真相,而是拿着Survey和问卷从人嘴里问出所谓的答案。
听说某啤酒厂做了市场调查,发现爱喝淡啤酒的人数比重的要多,而改变生产计划,生产更多的淡口味啤酒。可是几个月后的数据统计发现,重口味啤酒的销量远远高于淡的。为什么?因为通常口味重的消费者喝啤酒的量要大于其他人。
或许我们还可以在想想,中国人作web2.0为什么总是喜欢一窝蜂地模仿,而没有创新?对思维方式和创新的教育是很大的因素。
为什么网站上的广告没有人点击?
如果有什么模型或者方法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本,或者是找到发现问题的途径而搜集有说服力的数据,相应的政策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问题就迎刃而解。白领犯罪往往没有受害者和证据,但是Paul却通过他的方法找到了数据,而他自就是受害者。
有了找到问题的方法,政策才能够制定,而且需要有针对性。而不是象某些地方官员因为几例狂犬病而不管3721对该地所有的狗下屠杀令的懒政。这个道理同样能够扩展到经济领域。
那么袁岳们和易观国际(Analysys)们是不是就要改变看问题和作学问的方法?
UPDATE 1: 目前有些新的事物已经渐渐变成了所谓的传统智慧,即被人们当作思维定式。比如,不必要的营销的种种策略,不一定是泡沫却被称为所谓泡沫的Web2.0,还有那句“客户永远是对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